煤矿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

2020-02-05 09:46:02 祥源山客

煤矿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

  第1条 钳工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培训,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。

  第2条 凡检修设备时,要仔细检查下列项目:

  .首先检查环境状况,检修的设备是否处于危岩、危险之下;离火源、易燃、易爆物资的安全距离否符合要求;有无积水、有毒、有害气体、液体伤害;是否因检修而造成垮塌、坠落等,在确认安全后,才能接近检修设备。

  .检查需检修设备的安装、稳固情况,是否因拆卸而造成倾倒、断裂、毁损、滚动。

  .检查需检修设备与电源线路距离、接触情况,预防因拆卸造成电路绝缘损坏,或零部件翘起触及导线;有无导通触电危险。

  .检查需检修设备与水管、油管、天然气、煤气等容器管道之间的距离与联系,会不会因检修而造成这些容器管道的损坏。

  .需检修设备的位置与上下作业人员、过路群众等是否会造成危害。

  .检修设备时,对其他工种有何影响,应该互通信息。只有当经过详细检查、确实无害时,或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危害发生后,才能开始检修。

  第3条 凡检修设备,必须关闭电源,并在电源开关处作好明显标志,专人负责,未检修完毕,绝不允许任何人去操作开关供电。

  第4条 对检修的设备,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和图纸,透彻了解其性能和构造原理,并知道其要害部位和易损件的确切部位,还要向操作人员了解故障情况。

  第5条 拆卸设备时,要按一定的程序由表及里,从外到内,从上到下逐件拆卸。对必须定位安装的零部件,要打上相对位置的记号,辩明回松方向。拆卸下的零部件应按顺序放在洁净的地点,螺栓、螺母、垫片、销子、键等和一些精密、细小零部件,应用适当的容器单独盛装,不允许乱丢乱用,不必拆卸的零部件尽可能不拆卸。

  第6条 拆卸轴承套子、皮带轮、齿轮、车轮和飞轮等,尽可能利用压力机或专门的工装,或使用冷、热装工艺,不允许乱敲乱打,拆装时,要在对称方向两边平行用力。

  第7条 对需要敲击的零部件,或用冲子、或用适当材料垫好,切忌直接用锤在工件表面敲击,尽量不造成损伤。

  第8条 对有油污或需要清洁的零部件,要先用棉纱等擦去污垢,再放入清洁液中洗涤。对内孔形状复杂的零部件或轴承等,要仔细用毛刷清洁内部,必要时,可轻轻敲击,或用铁丝扭成特殊状伸入内部清除污物。

  第9条 大型、较重的零部件,要使用起吊设备。首先检查悬挂起吊设备的横梁、三叉等能否承受起吊重量,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,再检查起吊设备的完好、可靠程度,捆绳要结实,要系牢、挂实。起吊之后,悬挂重物之下,不可站人或放置精密零部件,如需长时间检修,最好将起吊物垫实或放在清洁地上,禁止使用砖头等易碎物来垫设备。

  第10条 拆卸不脱的锈死螺栓,可用油浸或加热方法来拆,不可乱用加力杠杆,以免扳断螺栓。

  第11条 对拆断在螺栓孔内的残栓,可用手提钻重新钻孔、攻丝的办法来弥补。

  第12条组装设备时,要按顺序逐件组装,各零、部件要装配到位,达到平、直、正的要求,并做到“三无四保”,即无杂音、无滴漏、无异常现象、保质量、保运转、保安全、保性能。

  第13条 新换润滑油要保证清洁。润滑油要加到油位的上、下限之间。润滑脂不可加得过多过盈,满了反而造成异常升温,切不可混入铁屑等杂物。

  第14条 检修完毕,要清理工具和更换下的零部件。不得将工具、零件误装入已检修好的设备中。

  第15条 检修完毕,必须试车。试车时,要待人员确实离开被检修的设备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后,才能开车。不准约时开车,不准传呼或带口信开车。先试空车,用手点动开关,待设备刚转动,立即停车,经检查无异常,再作稍长时间的空运转,然后再试重车。只有经试重车符合要求后,才能报请验收。

  第16条 设备检修完毕,应交与操作人员试操作验收。一般的大、中修,要有车间以上和设备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验收签字之后,方可投入运行。

  第17条 设备零件磨损后能修复的尽量修复,但应遵循下列原则:

  .修理的经济性:更换与修理二者之间的维修费用比较。

  .修理的适用性:修后能否保证原有的状态、尺寸影不影响原设备性能。

  .修理的可靠性:修后能否保证原有强度、硬度对其他部位会不会造成不利影响。

  .修理的时效性:即修理与更换新的,哪种情况停机时间最短、恢复生产最快。

  .修理的可能性:本矿的装备、技术水平能否修复。


鲁公网安备 37172502371961号